分享到:

2020自考《4729大学语文》讲义

2019-10-14 作者:本站 汉语 阅读数:1050
2020自考《4729大学语文》讲义

第一篇 散文
一、《寡人之于国也》
【知识点 1】作家作品基础知识 P1 ☆☆
1.作者:孟子,名珂。战国人,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。
2.政治主张: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的民本思想(1510 多)
3.代表作:《孟子》
4.散文风格:善于采用“欲擒故纵(请君入彀)”的论辩手法,并以多种多样的比喻来增强论辩的形象性和说服力。文章中有大量整齐对称的排偶句,富于感情色彩,使其论说具有难以阻挡的气势。
【历年真题】
【多选题】
1.下列先秦诸子关于治国的论断中,出自《孟子》的有(BDE) P1-2 1510 A.治大国如烹小鲜
B.王无罪岁,斯天下之民至焉C.窃钩者诛,窃国者为诸侯 D.养生丧死无憾,王道之始 E.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
2.下列语句中,所写的事实发生于战国时期的有(ABE) P1 1304 A.邻国之民不加少,寡人之民不加多
B.今君有区区之薛,不拊爱子其民,因而贾利之 C.遂将五诸侯灭秦,分裂天下而封王侯,政由羽出
D.守一城,捍天下,以千百就尽之卒,战百万日滋之师E.寡人变服骑射,欲以备四境之难,报中山之怨
【知识点 2】文体基础知识 ☆☆ 1.文体:对话形式展开的议论文。
扩展知识点:以对话方式展开的文章:《寡人之于国也》、《秋水》、《前赤壁赋》、《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》。
2.论点:阐述“以民为本”的王道思想(核心:以民为本)
3.论据:事实论据:狗彘食人食、涂有饿莩。
4.论证:论证方法:
(1)类比论证:“五十步笑百步”;“刺人而杀之曰:‘非我也,兵也’”
(2)对比论证:“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,涂有饿殍而不知发”
(3)主要论证方法:归纳法
(4)演绎法-三段论:
大前提:实行王道的基本标准是“使民养生丧死无憾”。
小前提:梁惠王的“移民”“移粟”的小恩小惠不能“使民养生丧死无憾”。结论:梁惠王没有真正实行王道。
【知识点 3】作品阅读分析 ☆☆☆
1.主旨:阐述了孟子的王道理想,和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。体现了孟子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。揭示了战国时代的社会不平和阶级对立。
2.内容分析:
(1)初步措施(实行王道的标志):使民“养生丧死无憾”。(1007 简、1510 多)
(2)根本措施:
①五亩之宅,树之以桑;(划分宅基);
②鸡豚狗彘之畜,无失其时;(发展家畜养殖);
③百亩之田,勿夺其时;(重视农耕);
④谨庠序之教(注重教育)。(1201 单)
(3)结果: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。(1201 词)
(4)正确态度:王无罪岁(主旨:强调治理国家要检讨主观原因,不要推卸责任)。(1510 多、1404 简)
【历年真题】
【词语解释题】
1.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P3 1107、1504 检:制止
2.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 P3 1201 王:称王
3.谨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义
谨:谨慎,这里指认真从事。P3 1404 4.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
颁白者:须发花白的人,颁,通“斑”。P2 1510
【简析题】
1.阅读《寡人之于国也》中的一段文字,回答问题:P1 1007
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;数罟不入湾池,鱼鳖不可胜食也;斧斤以时入山林,材木不可
胜用也。谷与鱼鳖不可胜食,材木不可胜用,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。养生丧死无憾,王道之始也。
A.孟子认为“王道之始”的标志是什么?
答:孟子认为“王道之始”的标志是:“使民养生丧死无憾”。B.这段话体现出孟子怎样的治国思想?
答:这段话体现出孟子“以民为本”的治国思想。C.这里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?
答:运用了归纳法、演绎法等论证方法。
2.阅读《寡人之于国也》中的一段文字,回答问题。P2 1404
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,涂有饿莩而不知发;人死,则曰,“非我也,岁也”。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,曰,“非我也,兵也?”王无罪岁,斯天下之民至焉。
(1)为使“民加多”,孟子认为“王”应持的正确态度是什么?答:(1)王无罪岁。
(2)孟子善用比喻,请结合这段文字试加分析。
答:(2)比喻的本体是“人死,则曰非我也,岁也。”喻体是:“刺人而杀之,曰非我也,兵也。”
(3)除了使用比喻外,这段文字的说理还具有什么特点?答:(3)使用了比较法中的类比法。
二、《秋水》(节选)
【知识点 1】作家作品基础知识 P5 ☆☆
作者:庄子,名周,战国人。老子后道家的主要代表,与老子并称“老庄”。
政治主张:顺应自然,提倡无为而无不为。他承认事物的相对性,但又否认客观事物的差别。批判“窃钩者诛,窃国者为诸侯;诸侯之门,而仁义存焉”的黑暗现实,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虚伪。蔑视富贵利禄,拒绝和统治阶级合作。
代表作:《庄子》
【知识点 2】文体基础知识 ☆☆
1.文体:以寓言方式说理(作者虚构了河伯和海若两个神话人物)、以对话方式展开的议论文。知识点扩展:善用寓言说理的文章:《秋水》《种树郭橐驼传》(0910 多)(1107 单)
2.中心论点:“宇宙无限,人的认识有限”。
3.分论点:人的认识要受到空间、时间、后天教育的限制。
4.论证方法:类比论证(善于类比);对比论证;例证法;演绎法
【历年真题】
【单选题】
1.下列议论文中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是(B) P8 1107 A.《寡人之于国也》 B.《秋水》
C.《五代史伶官传序》 D.《论毅力》
【知识点 3】作品阅读分析 ☆☆☆
1.说理特点:善于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。
(1)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(整体构思特点:虚构寓言故事)
(2)文章开头采用景物描写(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和海若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,形象的渲染了主旨。)(1510 单)
(3)善于援譬设喻(善用比喻或者善于类比)。所用比喻连类而及,层见叠出。2.段落分析:
第一段:因为河水上涨,河伯欣然自喜,觉得天下的美景都在自己这里。直到见到北海的宽广,才自叹不如。
第二段:海若告诉河伯: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,人的认识要受到地点、时间和教育的制约, 因而是有限的。宇宙浩渺无穷,人似毫末居于其中,并没有自夸的资格。但是即便是孔子和伯夷,也会受制于主客观条件,会像河伯一样以为自己是最完美的。
【历年真题】
【单选题】
1.庄子在《秋水》中用“曲士”作比喻,是为了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(D) P5 1301 A.空间的限制 B.时间的限制
C.先天素质的限制 D.后天教育的限制
2.《秋水》(节选)中说“仲尼语之以为博”,语中“仲尼”指的是(C) P6 1404 A.伯夷 B.孟子
C.孔子 D.老子
3.下列表述中,说明了《秋水》(节选)主要构思特点的是(B)P5 1510 A.借助两个历史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论说
B.通过景物描写形象地渲染了文章主旨C.由小到大逐层推进
D.援譬设喻广征博引
【多选题】
1.下列比喻,见之于庄子《秋水》一文的有(CD) P5/P6 1007
A.以五十步笑百步,则何如 B.引绳而绝之,其绝必有处
C.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 D.中国之在海内,似稊米之在大仓E.掘井九仞而不及泉,犹为弃井也
2.下列《秋水》(节选)短语中,被用为比喻的有(ADE) P5 1304 A.小石小木之在大山 B.四海之在天地之间
C.中国之在海内 D.梯米之在大仓E.毫末之在于马体
【词语解释题】
1.方存乎见少,又奚以自多 P7 1007 奚:怎么
2.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P6 1107 大方之家:明白大道理的人
3.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 P7 1301 笃:拘限
4.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P6 1304 少:小看,以……为少
5.无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P6 1410 殆:危险
6..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,望洋向若而叹曰 P6 1504 望洋:仰视的样子
【简析题】
1.阅读《秋水》中的一段文字,回答问题:P5 1201
秋水时至,百川灌河,泾流之大,两涘渚崖之间,不辩牛马。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,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。顺流而东行,至于北海,东面而视,不见水端。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,望洋向若而叹曰……
A.文中有几个人物,他们各是谁,什么身份? 答:黄河之神河伯、海神海若。
B.说明作者安排这几位人物出场的用意。答:通过人物对话展开说理,阐明观点。C.文中景物描写的意图是什么?
答:以具体景物的描写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神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,为渲染文章主旨作了形象的铺垫。

推荐阅读

云南成人招考网